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江油城北,涪江东岸。4月20日,历经播种、出苗、拔节、孕穗、齐穗、扬花等环节,国家4A级景区窦圌山脚下的小麦进入灌浆阶段。在武都镇阳亭坝村,明利家庭农场农场主郑明利和丈夫杨维明是远近闻名的种土豆能手。尤其在粮油生产上,他们走出了一条特色生产道路。
窦圌山脚下风吹麦浪,当地小麦进入灌浆阶段。
“眼前这片小麦主要是进行繁种。通过和企业开展订单合作,会比市场价格高2毛钱至3毛钱。”看着眼前200余亩长势旺盛的绵麦51,郑明利的公公杨勇和记者侃侃而谈,“这个品种是优质弱筋品种,亩产在450公斤左右,主要用于酿酒,效益非常可观。”
小麦专家与种粮大户在田间探讨小麦生产与产业发展。
“其实,四川的弱筋小麦很有特色。饼干、糕点、酿酒、‘麦通’类膨化食品都需要优质弱筋小麦。”四川省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技术首席、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教授樊高琼介绍,四川有众多知名白酒企业,川酒的提档升级离不开优质原料的供应,其中酒曲的主要原料是优质弱筋小麦。而北方主要生产强(中强)筋、中筋小麦。
目前,我国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不足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0%,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我省作为弱筋小麦的主产区,实际上对北方强(中强)筋、中筋小麦起到补充作用,是全国小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吴舸(右)和杨勇(左)在田间察看小麦有效穗。
在卖出好效益的同时,种粮大户还依托好机具、好技术提升播种质量。“最早的时候,我们采取旋耕撒播,在土壤湿黏的影响下,出苗质量不太乐观。”江油市维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开莲告诉记者,通过到广汉、崇州等地观摩学习,他购进省农科院作物所汤永禄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免耕带旋播种机,播种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在田湿草多的情况下,种子依旧播得下去,并且出苗整齐,籽粒饱满,小麦品质高。去年的小麦每亩平均产量在450公斤以上,2000余亩小麦收上来刚烘干就被收购商拉走了。”张开莲说。
在江油采访的过程中,多位规模种植大户均表示在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赋能下,通过种植小麦取得良好效益。“一方面,我们加强小麦新品种的推广,通过示范推广川麦、蜀麦、绵麦、内麦、中科麦和西科麦等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良新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另一方面,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集成一批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以及药剂拌种、免(少)耕精播、稻草覆盖、减肥减药、飞防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而协同开展小麦绿色提质增效工作。”绵阳农科院农艺师吴舸说。
“今年江油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加0.22万亩。预计单产314公斤/亩,比上年实际产量增加5公斤/亩。”江油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玲介绍,今年小麦播期土壤墒情较好,冬春温热条件好,田管技术措施到位,病虫害发生较轻,小麦长势普遍优于常年。据调查小麦苗期一、二类苗比例93%,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小麦已陆续进入灌浆成熟期,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苗情长势分析,小麦大面积整体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原文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4140831?from=androidapp&app_id=cbgc&localTimeStamp=168248076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