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的四川,还有多少粮食产能提升潜力?提升的粮食作物种类有哪些?提升的办法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四川粮食增产的潜力在哪里?
增加粮食产能,主要路径有二:扩面积、提单产。立足四川省情农情实际,更为科学合理的做法是提单产。
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解释,近年来,随着土地复垦复耕和低质低效种植园地腾退的加快,四川粮食种植面积得到快速恢复与增加。数据显示,仅去年,全省就复垦撂荒地4.2万亩、腾退20.87万亩低质低效种植园地直接恢复种粮。同时,全省还优化改造了118万亩种植园地间套作种粮。
但是,随着存量撂荒地等减少,未来,四川依靠扩面积增产的潜力已经不大。这也意味,全省在现有的每年9600余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再大幅扩种的难度越来越高。
相较而言,四川的粮食单位面积产出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横向对比看差距。去年,四川水稻播种面积2767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96亿斤,分别占当年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28%、41.2%,是四川播种面积第二、产量第一的粮食作物。但同期,全省水稻平均亩产为535公斤,而另一个粮食主产省湖北的水稻平均亩产则达到551公斤。
纵向对比看可能。
“现有的种业和种植技术储备,都能做到产量再增一点。”省政府参事、著名水稻育种专家任光俊举例,作为全国种业大省、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近年来一系列种业领域的研发突破证明了四川粮食单产提升的可能性、可行性。
例如,部分兼具抗病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的水稻品种,试种的亩产都在650公斤以上,“证明了四川粮食的单产潜力是比较大的。”任光俊说。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农田。何海洋摄
四川粮食增产的领域是什么?
《方案》明确提出,要采取“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分品种增产思路。
那么,四川具备增产潜力的粮食品种有哪些?在专家看来,除水稻之外,玉米、小麦等最具潜力。
去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产量291.44亿斤,分别位居全省粮食作物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四川稳定粮食产量的“主力军”之一。但同期,全省玉米平均亩产只有391公斤左右,比安徽、山东、吉林等主产省当年平均亩产低100公斤左右。
“而且,主攻玉米还可以带动大豆增产。”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教授雍太文介绍,四川是“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源地,因此具备推广这一模式的先天优势。雍太文说,今年,全省还将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495万亩。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省农科院作物所党委副书记汤永禄介绍,去年,四川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已是有记录以来新高。但这一数据,还不足黄淮海等其他小麦产区的七成。
汤永禄表示,去年,全省粮食产量为718.8亿斤。而全省小麦种植面积为900余万亩,如果亩产能增加200斤,全省粮食就能增产18亿斤。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提前撞线202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730亿斤的“天府粮仓”建设目标。
四川粮食增产的路径是什么?
“粮食产量多少,取决于种子、农艺、机具、耕地、水肥等多种因素。”汤永禄说,想要提升单产并非易事。
《方案》提出,将在全国部署72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接下来,国家层面将在重点县加快实施农业节水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单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等支撑性重大工程,带动重点粮食品种和产能提升任务的有效落实。
粮食增产,四川如何做?
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局来看,四川将继续推动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不断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提升种植和管理技术等,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改善耕作条件和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抓手是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2035年,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而借助“天府良机”行动,四川正加快耕地宜机化改造、研发和集成推广适宜四川地形的农机农具,提高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立足当下,对标《方案》要求,今年四川将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
具体来说,今后三年,四川将在全省100个以上县(市、区),建设1000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展示片。在示范片内,聚焦小麦、马铃薯、玉米、水稻、大豆五种主要粮食作物和油菜这一油料作物,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当然,我们将在试点示范中奖励一批先进单位或个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开启后,省级将创新开展千亩高产展示拉练、百亩高产攻关竞赛、全省“粮王”争夺赛,鼓励产粮大县、科研单位和种粮大户把农田变成提单产的“赛场”。